包装饮用水作为饮料最大的品类,产量占据整个饮料的半壁江山。但面对愈发激烈的品类竞争、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包装饮用水如何续写荣光?如何持续推动和引领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新质生产力?6月4~5日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包装饮用水分会和天然矿泉水分会主办,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河源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支持的2024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包装饮用水行业发展大会暨天然矿泉水分会第十五次会员大会在河源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张金泽理事长,河源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国森等河源市领导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程毅主持。
政府领导、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政策标准新规、市场趋势洞察、水源安全保障和食安风险防控、数字化技术应用、低碳绿色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将培育新质生产力写入产业发展“计划书”,共谋包装饮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优良、经济蓬勃发展的广东河源,以其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全面推动饮料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让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经济、新形势催生新质生产力
新经济、新形势催生新变革。“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标准的出台,包装饮用水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表示,未来包装饮用水产业要更关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产品的品质管控、包装物的回收、节水节能、创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 张金泽
点“水”成金 共商发展
河源拥有包装饮用水的优质水源地——常年保持一类水质标准的万绿湖,为包装饮用水等饮料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已吸引了多家饮料行业领军企业投资落户,建立了水经济产业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将优质的水资源点“水”成金,切实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河源市副市长 梁均达
——有挑战 有压力 更有动力
2023~2024年包装饮用水行业生产市场、消费市场和相关大宗原料市场情况备受饮料行业的关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张明介绍,2023年包装饮用水产量约8800万吨,产量和营业收入较2022年均有所降低,但利润有所增加,企业盈利状况改善,这对于产业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4月,包装饮用水产量在饮料总产量中的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而茶饮料、蛋白饮料、植物饮料等品类的占比则有所提升,这与近两三年来饮料产业正在向着更营养、更多元方向发展密不可分。2024年包装饮用水产销旺季即将到来,包装饮用水占比能否回归,期待全年“答卷”。
在消费市场上,如何准确洞察消费需求对于企业市场布局至关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购买饮料不再只是为解渴,也可能是为了获得情绪价值、满足健康需求等。包装饮用水作为解渴的主要选择,其市场需求仍然稳定,但也需要探索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建议,一方面,企业要及时掌握消费需求变化趋势。例如,要关注消费者健康需求,积极推进健康饮水相关知识的普及,影响消费者饮用偏好;疫情之后,消费者需求转向中小包装,要及时调整布局。另一方面,企业要洞察人群新动向。在不同场景下,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不同,居家消费应聚焦成年家庭与老年家庭,在其偏好的业态布局适合的包装规格,气泡水与矿泉水应主打上线城市细分人群,熟水与饮用水重点布局下线市场,根据不同人群的偏好饮用场景进行精细化产品运营。
此外,企业还要把握销售渠道新脉络。相较于其他饮料而言,包装饮用水的销售模式更适合利用数字化对销售渠道进行优化,尤其是在小包装产品上,消费者在选择大包装产品时较倾向于网购,选择中包装产品时则更倾向于即时零售,因此,在销售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将资源倾斜增至电商、即时零售渠道等,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饮水思源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工业领域节水更是重中之重:《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2024年5月1日,我国首部全面规范节约用水的行政法规——《全国节约用水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中明确对重点工业产品等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把节水管理要求贯穿于用水全过程。对包装饮用水产业来说,水是实打实的“生命之源”。饮水思源,应该把水源涵养、水质保护、高效利用作为包装饮用水行业的首要社会责任。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研究所主任昌盛在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总体状况、水质问题成因等进行介绍分析后,提出了水质安全保障策略。他认为下一步要完善水源相关法规标准,提升水源科学精准依法保护水平;进一步厘清流域两层关系,提升流域治理与监管精细化水平;加强水源地环境监管,严格落实2023年发布的《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化科技研发,提高水源规范化建设技术水平;构建饮用水源风险管理技术体系,推进水源风险管理。
精准防控 消除食品安全风险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食品安全形势最好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看来,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值得肯定,但当前仍有一些深层次的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微生物危害已成为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易变异,产生的毒素难以从源头有效控制,如铜绿假单胞菌适应低营养、冷藏等逆性环境,容易在包装饮用水工业的设备表面形成生物膜,对消毒剂耐受,难以清除,容易导致产品的二次污染”。吴清平表示,企业要解决微生物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就要发力未知安全风险防控大数据模式系统设计,构建企业自身微生物安全数据库,包括风险识别数据库、菌种资源库、基因组数据库、分子溯源数据库,评价危害程度,确定风险菌株和风险点,精准防控包装饮用水生产微生物安全风险。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版标准已经发布实施,高氯酸盐、全氟化合物等指标的变化备受行业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安全所张岚主任在会上系统介绍生活饮用水风险监测、评估检测以及有关指标设定的具体要求和依据,为包装饮用水企业在水源管理、污染防控、水质提升等方面给予了很好的指导和参考。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助理研究员董冠杰表示,包装饮用水抽检不合格率多年呈下降趋势,但在2023年有所回升。桶装水的不合格率显著高于瓶装水,桶装水生产企业应从生产全过程入手,加强微生物防控,提高检测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合力肋推包装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雀巢大中华区法规与科学事务部负责人孙伟对全球包装饮用水行业法规标准框架进行了介绍。无论是食品法典委员会,还是绝大多数国家对于包装饮用水的分类来讲,天然矿泉水和泉水两大瓶装水类别评价主要是从以下五方面开展:一是矿物质组成,它是和整个水源密切相关的;二是对水源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要求;三是水源保护和采集的要求;四是装瓶阶段要求;五是对水处理有相应的要求。对标国际标准,他提出当前我国包装饮用水相关标准还不尽完善,有待不断优化,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交流中,深圳市久大轻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为刚表示,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包装饮用水企业要从三方面进行创新:一是降本增效,通过轻量化包材使用等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思想来提升包装饮用水产品的效益;三是加强产品创新,根据不同的水源和市场需求优化生产工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实现产品差异、提升品牌效益,并通过降本增效创造新的收益机会?KHS科埃斯(中国)销售经理彭媛女士就相关话题在大会上进行了分享,详细介绍了能显著提升优质矿泉水、高端饮品及敏感型含气饮品的品质,帮助其保持口感,还能有效延长货架期的玻璃涂层技术。
数字化是企业与时俱进、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达能(中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工业技术总监靳国兴表示,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过程中,数字化工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5G全连接和轻量化MES(制造执行系统)系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可赋能饮料智能制造,助力双碳工作。
济南塑研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义飞分享了新型雕刻二维码水桶如何从信息化、精细化、数据驱动业务三方面赋能包装水行业数字化未来。
克朗斯销售(北京)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占鑫华就如何在供应链中全面引入和执行ESG战略相关的关键指标,以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零排放目标给出了建议。具体介绍了如何通过应用节能设备、高效灌装技术、注塑技术、智能物流输送技术等,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在可持续包装方面,通过轻量化PET瓶设计、可回收塑料使用等方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水资源的消耗。
为了推动包装饮用水产业做大做强,树立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先进典范,引领行业转型升级,2024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开展了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企业竞争力统计评价工作。在此次会议上,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发布。
中饮协包装饮用水分会和天然矿泉水分会副会长会议、2024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茶·植物·咖啡饮料行业发展大会、CBST2025第十三届中国饮料工业科技展启动仪式、中饮协茶和植物饮料分会副会长会议、IP赋能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等同期举办。